夏季炎热,人体腠理开泄,若过度贪凉饮冷,易损伤阳气,导致肺气宣发无力、肾精封藏不足。同时,冷饮冷食易困阻中焦,使脾失健运,湿热内生产生堆积。待到入秋时节气候转凉,寒湿之邪乘虚外袭肌表,形成“内蕴湿热,外感寒湿”的复杂局面。此时表里同病、正气亏虚,易诱发或加重过敏性鼻炎,常见鼻痒难忍、阵发性喷嚏、清涕不止、鼻塞不通等症状。
中医将此类病症统称为“鼻鼽”,其病机核心在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
肺气虚弱,则卫外不固,腠理不密,易受外邪侵袭; 脾气不足,则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聚而成浊; 肾阳亏虚,则温煦无力,气化不及,鼻窍失于濡养。日常调养
忌寒凉生冷:减少冰饮、生冷瓜果,避免进一步损伤脾阳; 健脾祛湿:适量食用薏米、茯苓、白扁豆等煮粥,辅以灵芝粉调入膳食,助脾运化湿浊; 温养肺肾:秋季可适当添加山药、核桃、枸杞等温补之品; 防寒避风:入秋后注意颈背防风,尤其睡眠时避免空调直吹; 穴位保健:每日按揉迎香穴(通鼻窍)、足三里(健脾胃)、肾俞穴(温肾阳),每穴3-5分钟;日常运动:坚持温和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配合呼吸吐纳以升发肺气、固护阳气。避免大汗耗伤津气,运动后及时擦干身体,防止寒湿乘虚而入。
展开剩余74%膳食调养
灵芝性平,归心、肺、肝、肾经,既能补益五脏虚损,又能化湿浊、安神定志。其含有的灵芝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可调节免疫、减轻过敏反应,尤其适合肺肾两虚、湿热内蕴者。
一、汤膳类:扶正固本,温化寒湿
1. 灵芝黄芪固表鸡汤
功效:益肺固表,温中健脾。适用于肺脾气虚、卫外不固,易感冒、怕风、气短乏力者。 食材:灵芝片10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防风6克(此为玉屏风散组方)、红枣5枚、生姜3片、老母鸡半只。 做法: 鸡肉焯水后,与所有药材(灵芝片可稍掰碎)、姜枣一同放入砂锅。加足量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5-2小时。加盐调味,喝汤吃肉。 方解:灵芝+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是强强联合,能显著增强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 鸡肉焯水后,与所有药材(灵芝片可稍掰碎)、姜枣一同放入砂锅。 加足量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5-2小时。 加盐调味,喝汤吃肉。2. 灵芝山药健脾排骨汤
功效:健脾祛湿,益肾固精。适用于脾虚湿盛、肾气不足,伴有食欲不振、易腹胀、大便稀溏者。 食材:灵芝片10克、新鲜山药1根、炒薏米15克、茯苓15克、枸杞10克、排骨300克。 做法: 排骨焯水。山药去皮切段。将所有食材(枸杞最后放)放入锅中,加水炖煮1.5小时。出锅前10分钟加入枸杞,加盐调味。 方解:山药、薏米、茯苓健脾渗湿,灵芝培补根本,枸杞平补肝肾,共奏健脾强肾之功。 排骨焯水。山药去皮切段。 将所有食材(枸杞最后放)放入锅中,加水炖煮1.5小时。 出锅前10分钟加入枸杞,加盐调味。二、茶饮类:日常调护
1. 灵芝红枣茶
功效:补气养血,安神定志。适合作为日常保健茶饮,温和调理气血。 食材:灵芝片5克、红枣(掰开)3-5枚、麦冬5克(防燥热)。 做法:所有材料放入养生壶,煮开10-15分钟即可饮用,可反复煮至味淡。2. 灵芝紫苏抗敏饮
功效:散寒解表,宣通鼻窍。适用于初感风寒,出现鼻塞、流清涕、打喷嚏时。 食材:灵芝孢子粉3克(或灵芝片5克)、紫苏叶6克、辛夷花(用纱布包)6克、生姜3片。 做法:将紫苏、辛夷花、生姜稍煮5分钟,用药汁冲服灵芝孢子粉,或与灵芝片同煮。三、药膳粥类:温和滋养,健脾益胃
灵芝芡实固肾粥
功效:温补脾肾,敛精化湿。针对肾阳虚衰,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者。 食材:灵芝孢子粉3克(或煎煮灵芝片取汁)、芡实15克、核桃仁15克、大米50克。 做法:芡实提前浸泡2小时。将芡实、核桃仁、大米一同煮成粥。待粥将成时,调入灵芝孢子粉搅匀,稍煮即可。或用灵芝片与粥同煮,食时取出灵芝片。鼻鼽之病本于内虚,标于外邪,调理当以“补肺健脾温肾”为核心,兼以化湿祛浊。灵芝作为“扶正固本”之上品,既能协同调补三脏,又能缓解过敏症状,于夏秋之交提前服用,可助机体平稳过渡,防病于未然。
发布于:广东省富灯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