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61年6月,在郑成功与荷兰殖民者激烈对峙的关键时刻,其治下的铜山岛突发叛乱。宣毅左镇万义与右冲镇万禄两员将领突然倒戈,暗中联络清军将领黄梧、许龙。驻守该岛的忠匡伯张进察觉局势危急,一面秘密向厦门求援,一面设计诱杀叛将。他假意表示愿降清廷,邀请万氏兄弟入室商议。为除奸佞,张进在卧房暗藏数十桶火药,欲与叛徒同归于尽。可惜对方生疑未入,张进最终独自引爆炸药壮烈殉国。此役导致四千四百守军及上万眷属降清,待忠勇伯陈豹率援军赶到时,叛军早已撤离。
作为郑氏集团元老,张进自1646年郑成功起兵时便追随左右,十五年南征北战,最终却死于叛徒之手,令人扼腕。这段历史折射出明郑政权内部的深刻危机。
展开剩余70%台湾收复后,内部分裂持续加剧。1662年三月发生的陈豹事件即是明证。这位驻守南粤近二十年的老将,因骄傲专恣遭周全斌讨伐,被迫率部降清。值得注意的是,台湾战役本就是郑成功力排众议发动的军事冒险。17世纪的台湾开发滞后,难以支撑大军补给,导致病者十之七八的非战斗减员,甚至出现士兵投敌现象。物资匮乏加剧了郑成功的性格缺陷。
这位抗清领袖本就因家国巨变(母亲遇害、父亲被囚、隆武帝殉国)而性情暴烈。荷兰人《梅氏日记》记载其形象:四十岁左右,目光锐利,言谈时咆哮激昂,常作夸张手势。这种性格在战事吃紧时更趋极端,表现为独断专行与严刑峻法。
施琅叛逃事件即是典型。当副将吴芳因受骗致施琅脱逃后,郑成功竟处死吴芳全家五口。同样,曾藏匿施琅的苏茂虽因战败伏法,但《台湾外纪》透露实为旧怨清算,诸将皆寒心。攻台期间,郑成功更以盗粮克扣等罪名连诛吴豪、杨朝栋等将领,导致人心惶惧。荷兰史料也记载其经常处死很多人。
1662年李定国病逝,南明仅存弹丸之地。本应团结部众之际,郑成功反而变本加厉。南澳守将陈豹仅因谗言就遭讨伐,被迫降清。郑军由三部分构成:元老、地方武装和降清反正部队,鼎盛时达七万之众。但失去大陆根据地后,维系军队的故国之思逐渐瓦解。郑成功却持续诛杀将领,最终酿成1662年末的全面离心——郑泰、洪旭等重臣拒绝赴台,台湾与金厦信息隔绝。
明郑政权迅速崩溃的根源有二:一是永历政权覆灭后的力量失衡,二是郑成功后期的统治失当。其暴虐行为或与长期征战导致的身心失衡有关,这种恶性循环最终使叱咤东南的抗清力量分崩离析。郑成功去世后一年内,除台湾外所有据点尽失,历史教训令人深思。
发布于:天津市富灯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