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三阅兵,95岁的刘世钺作为抗战老战士代表受邀到现场观礼。刘世钺8岁参军,从亲历烽火岁月的战地雏鹰到“白求恩式好军医”,再到离休后坚持义诊近30年,他用一生诠释着革命者的初心与坚守。
在刘世钺老人的家中,饱经风霜的抗战老兵再次唱起熟悉的战歌,将时光带回到八十年前的峥嵘岁月。
95岁老战士 刘世钺:抗战胜利那天,我正好在延安学习,听到广播以后,同学们都出来唱歌跳舞,都非常兴奋。
八十年过去,九三阅兵当天,徒步方队走过天安门广场时,城楼上受邀观礼的95岁抗战老兵刘世钺挺直身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95岁老战士 刘世钺:我是第一次上到天安门观礼台,很兴奋。看到一个一个整齐的方队通过天安门的时候,我很震撼。另外就是我看到了咱们国家制造的各种新式武器,非常兴奋,非常震撼。
时光回溯到1938年,年仅8岁的刘世钺加入八路军,成为队伍里年纪最小的"战士"。
95岁老战士 刘世钺:年轻能够扛枪的这些人都编到这个战斗部队里边去了,我是最小的,扛不起枪来,所以就把我送到一二九师宣传队。这是我在宣传队1939年背的书包,经常装的有我日用品,装些吃的,比如说土豆什么的。我的一个学习笔记,里边还装了两个手雷,必要时候把它扔出去。
从百团大战到反"扫荡"斗争,一次次刻骨铭心的经历,让年少的刘世钺愈加坚定跟着共产党一起为胜利而战的决心。
95岁老战士 刘世钺:我有7个亲人被日本鬼子杀害了,我的母亲、我的姐姐、我的大哥和我叔叔、还有两个婶子。我有几次没有死掉,就是老百姓救我的。
解放战争时期,部队急需医务人员,17岁的刘世钺被选派到北方大学医学院学习。在此后的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刘世钺以军医的身份奔赴前线,穿梭在枪林弹雨中救治伤员。
战争结束后,刘世钺被分配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工作,成为一名眼科医生。面对眼科治疗经验不足、设备简陋的窘境,刘世钺一心练就过硬技术。
95岁老战士 刘世钺:在技术上要精益求精,切萝卜的时候我就发现,萝卜皮儿厚度和角膜厚度差不多,所以我就用萝卜皮来进行缝合练习。
在上世纪资源匮乏的年代,刘世钺凭借肉眼为正定县农民杨丙仁成功地进行了左眼角膜移植手术。四十多年后,杨丙仁专程到医院看望刘世钺时,那片移植的角膜依然清澈透亮。
刘世钺1994年离休后,28年义务门诊接诊患者超过3万人次。今年9月5日,刘世钺被授予“燕赵楷模”称号。从战火纷飞的前线到和平年代的眼科诊室,这位95岁抗战老兵的经历跨越近一个世纪。他胸前的每一枚奖章,都见证了一位老兵、一位医者对祖国与人民的无限忠诚与担当。
95岁老战士 刘世钺:做好自己的工作,继续发光发热,只要让我工作,这就是最高的待遇,也是我最大的快乐。
富灯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